首頁 » 佛陀先生 » 「菩薩乘」與「南傳」之間有其他法門?

「菩薩乘」與「南傳」之間有其他法門?

by sam

住在曼谷這個南傳佛教之都,很難體驗甚麼是「大乘」或「菩薩乘」。甚至沒有觀音法門,也沒聽過「大悲心陀羅尼」。大一點的寺院會有靜坐冥想的空間或大堂。佛像崇拜的確有,但就是沒有「大乘」世界裡的十方諸佛以及諸菩薩,沒有「藥師佛」,沒有「文殊菩薩」,「普賢菩薩」,「地藏王菩薩」,當然也沒有「藥師咒」。

大乘思想在「佛入涅槃」之後500年才逐漸形成,因應於佛教的日漸式微及印度多神崇拜的歷史情勢所趨。十方佛國及諸方菩薩因應而起。卻影響中國,韓國和日本近2000年。

相較於「菩薩乘」,南傳佛教比較注重個人修持,旨在修持自身,證得涅槃,了悟諸法無我,諸行無常,修得羅漢果位,進而脫離輪迴,寂靜涅槃。「菩薩乘」則如你我所周知,持咒頌經念佛,各種功德法會,諸多大愛善舉,禪七禪定。但比較少修持自身入定,「行深般若波羅蜜多,照見五蘊皆空」,但諸如「諸相非相」,則大家都能朗朗上口。

在「菩薩乘」與「南傳」之間有其他法門嗎?

依據「雜阿含經」,仔細思想佛陀在世時的傳法和做法,事實上卻似乎比較像是印度的瑜珈法門。這個於瑜珈當然不是指現代這個瑜珈體位法,而是專注在冥想上,藉由氣息的入與出,讓心識與宇宙的oneness結合,佛陀於是證悟諸行無常的道理。這個法門在佛陀之後也不斷的有諸位大師所提倡。

你可能會想,既然佛陀和諸大師們都在宣說,怎會不是當今時代的主流呢?

這就是大千世界的奧秘了!看似簡單的法門,卻非得等到機緣到位了,才能得「如是果,如是報」。

You may also like